Print Friendly, PDF & Email

香港保護兒童會的《香港幼兒發展指標》在兒童節發表專題分析,指出香港兒科醫生短缺,每一萬名兒童只得5名兒科醫生,未能追上國際水平。另外,公立醫院的兒科病床分配不均,部分地區完全沒有兒科病床,兒童患者要長途跋涉才取得服務,例如東涌兒童要到葵涌區的瑪嘉烈醫院才能獲得住院服務,家長每天要花3小時往返。

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(OECD)數據,2014年各成員國平均每一萬名18歲以下兒童,就有8名兒科醫生。不過,與OECD國家發展程度相若的香港,以2014年的註冊兒科醫生人數及兒童人口計算,每一萬名兒童就只得5名兒科醫生。與28個有數據的OECD成員國比較(見表一),香港僅排名第20,反映兒科醫生短缺問題較為嚴重。香港最新數據為2015年,但每萬年兒童仍只得5名兒科醫生,數字上僅僅由5.1升至5.2。

分析又指,現時公立醫院兒科病床分配不均。醫管局最新數據顯示,2015年全港公立醫院共提供1,564張兒科及初生嬰兒科病床,平均每千名兒童只得1.5張病床。油尖旺及中西區的病床最為充足,每千名兒童就有6.6張病床。不過,共有6個分區完全沒有兒科病床,包括灣仔、南區、黃大仙、元朗、北區及離島,反映公立醫院兒科病床分佈極不平均(見表二)。雖然兒童醫院即將啟用,然而該醫院將主力接收病況複雜、罕見及需要跨專科治理的兒科轉介個案,並非一般的兒科留院服務,所以無助改善兒科病床分佈不均的問題。

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蔡蘇淑賢表示,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要求各國確保兒童可達到最高標準的健康,並享有醫療和康復設施,以香港的經濟水平,應可做得更好。她指出,留院兒童(尤其是年幼者)需家人照顧,更需要就近入院,否則整個家庭將疲於奔命,然而香港兒科醫護人手不足,病床分配不均,建議政府積極提升公營兒童醫療服務及進行更仔細規劃,使所有兒童都平等地享用充足的醫療資源。此外,現時只有六成兒科醫生於公營醫療系統服務,基層家庭的兒童要使用兒科醫療服務往往要輪候很長時間,以兒科專科門診的一般個案而言,2015/16各分區輪候中位數均在10星期或以上,對於正處於急速成長期的兒童而言,這顯然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。

(專題分析全文:http://ycdi.hkspc.org/paediatrics

表一:2014年香港與OECD成員國的兒科醫生數目比例
ycdi_feature_20170404_t1
註:
1. OECD成員國的兒科醫生數字,包括實習醫生,但不包括相關的專科(例如兒童精神科、小兒外科);香港的數字為註冊兒科醫生數目,亦不包括相關專科
2. OECD數據包含西班牙,但因數據定義與其他國家不同,在此省略
3. 估計數字
4. 香港最新數據為2015年(每萬名兒童有5.2名兒科醫生),為與OECD一致,上表顯示2014年數字

 表二:2015年按兒童人口計算的公立醫院兒科病床數目

ycdi_feature_20170404_t2